![]() |
![]() 关于专家模拟清单的编制及其应用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编制
关于专家模拟清单的编制及其应用于建设工程造价指数[1]编制 上海第一测量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朱坚
1 专家模拟清单的概念 专家模拟清单是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统计并归纳行业造价咨询专家或专业咨询单位对于某一类单体(项)工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数量指标构成比例建议,由政府造价管理部门主导,编制的工程量清单。应用专家模拟清单编制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数,在下文简称“专家模拟清单指数”。
2 专家模拟清单指数编制的背景与基础 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9本规范(以下简称“2013规范”)的出台实施,统一的计量电子招标及计价平台体系日趋明朗,应用专家模拟清单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条件日渐成熟: u 2013规范全新的专业划分、统一的章节及编码体系,有助于专家模拟清单指数的编制。 u 造价计价工作已全面实现计算机辅助操作,大量的基础数据可以依托计算机和专业计价软件导入并分析,实现标准统一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 u 工程造价指数与工程造价计价依据的紧密结合,已经可以解决拟建工程“量”与“价”上都具有可比性和动态管理工程造价的问题。
2.1 编制思路 专家模拟清单基期指数编制思路如下: 2.1.1 汇总指标编制地区工程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 汇总地区不同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依据电子招标及计价平台将分部分项工程内容一一列出,形成专家模拟清单列项。 2.1.2 专家建议分部分项工程数量 由行业造价咨询专家和专业咨询单位基于清单计价模式,结合地区项目工程体量,建议数量指标。
2.1.3 依托电子招标及计价平台,套用清单中标单价及相关取费 根据分部分项工程列项及数量指标,依托电子招标及计价平台,套用清单中标价格及相关取费。 2.1.4 统计并形成报告专家模拟清单指数 由政府造价管理部门主导,统计并归纳形成造价指数。 2.1.5 报告期指数的更新 (1) 列项及数量的更新:定期更新(时间跨度可以大于报告期)。 (2) 单价及相关取费的更新:报告期定期更新,如某期无相关交易单价,可沿用上期。 表1 专家模拟清单(示例)
(由上表可见,专家模拟清单可以全面反映指数编制地区不同建设项目因建设内容、施工工艺、建设条件等差异。)
2.2 专家模拟清单指数应用模式对比 专家模拟清单指数应用模式对比现阶段造价指数应用如下: 表2 应用模式分析对比
2.3 专家模拟清单指数的特征(对比传统指数编制方法) 2.3.1 编制效率高:造价指标数据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利用专业计价软件成果导入,使得编制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2.3.2 体现指数编制的统一性:借助专业计价软件数据导入平台,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和国家有关统计方面的规定结合,采用一致的数据格式和编码格式(专家模拟清单编制可以只取9位编码,不必具体到清单项目三位编码),体现指数体系构建统一性原则。 2.3.3 动态调整特征:定期对于专家模拟清单各子项结构动态调整:由于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环保节能、功能使用等外界因素客观上不断改变着专家模拟清单各子项的比例构成,因此必须定期(周期可大于指数编制周期)对于专家模拟清单各子项结构动态调整; 2.3.4 有效解决传统指数的缺陷:专家模拟清单指数的建设量与价格均实现动态调整,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类似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建设量和价格不统一造成的偏误问题和费雪理想指数的经济意义问题[2]。
2.4 专家模拟清单及其指数的作用(对比传统指数编制方法) 2.4.1 专家模拟清单除编制造价指数外,本身可以作为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有力补充。例如,招标单位可以利用专家模拟清单各分项构成比例,验证招标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合理性及准确性,以及与社会平均水平比较情况,并且可以利比例构成指导设计进行优化。 2.4.2 充分利用行业造价咨询专家和专业咨询单位的造价数据库(包括估算、概算、合同清单、预算以及结算等资料),指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更有保证;同时可以尝试解决我国的造价指数没有明确有关的指数属于预算价格指数、中标价格指数或是结算价格指数的分类问题[3]。 2.4.3 指数结构的动态调整结构,能够反映建筑业的多样化发展境况,以及分析外界要素对于造价的影响情况。
3 结语 在我国大力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背景下,专家模拟清单指数可以作为行业指数编制方法的一次尝试,用于反映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掌握工程造价变化的发展和趋势、以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工程招投标计价的有效参考依据。 (全文完) [1]本文建设工程造价指数为分类工程造价指数,不涉及主要要素价格指数。 [2]参见:池洁如. 关于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偏误问题的讨论[J]. 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4)。 [3]参见:《中国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与模型构建的研究》第3页“1.2.2 国内造价指数体系与模型发展研究现状”。
|
Copyright?2005 All right reserved:fscosc.com No. 22778
tel :021-63237878 fax : 021-63230868 e-mail : fs@fscosc.com |
![]() |